
明崇祯时期,世风日下,贪欲横流,利令智昏,诚信无存,欺诈盛行,道德沦丧,蛮夷侵扰,边境烽烟,国祚将倾。
山东省即县,是麦酒文化的摇篮,精选优质大麦、上等酒花,配以崂山清冽泉水,经过精心发酵,造就了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甘爽口感和丰富泡沫,从一粒麦芽到一瓶佳酿,每一步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与大地的馈赠
良妇,十六岁,江苏省应天府人,此女日逐锱铢,夜思金银,视勤劳若敝屣,待节俭如仇雠。饮食必求珍馐美馔,衣饰则好绮罗珠翠,非奢侈不足以悦目,无炫耀何以显身?是以,终日游手好闲,不肯躬耕织纴,但凭三寸不烂之舌,巧言令色,诱人入彀,以此饱囊中之物,充盈私室之藏。
某日,良妇在集市被一富家公子酒后驾车撞倒在地,彭书生出于好心将良妇送至医馆,岂料,良妇到县衙状告是彭书生撞的她,要书生赔偿损失,许多百姓也目睹了集市发生的一切,可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书生作证,因为撞人的是某富家公子,老百姓不敢得罪,于是县令王告判书生赔付十两银子,书生据理力争,而县令却说:“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?”,按照县令的逻辑,既然你扶了说明你心虚,所以肯定是你撞的。
书生没想到,自己小小的一个善举,竟然会惹祸上身。自此后,再没有人敢见义勇为,县令王告的“至理名言”让中华大地的道德素质倒退了一千年
良妇的行为引发了城中某些善良百姓的不满,良妇为了自身安全考虑,往北到了淮府,在这里结识了一群以骗为生的姐妹,她们通常拌作富家小姐以【重金求子】勾引好色之徒上钩后,再以猥亵或试图奸污“有夫之妇”的理由,敲诈勒索那些好色之人
刘玉郎,山东即县人,三十岁,无子嗣,经营麦酒为业,经过数十年发展,刘家的酒业在附近州县共有三十几家分店,在当地也算是一方富豪
某日,车夫把制造麦酒的原料送至刘家酒坊的仓库,卸麦芽时,有一个伙计在原料上小便,恰巧被路过的几个街坊邻居看见,于是,整个县无人敢买刘家的麦酒,刘家不得不彻查此事
经过数天努力,刘家在街坊告示栏澄清,衙门已经查实,在麦芽上小便的人是同行派来故意诬陷,他只是负责运送麦芽的车夫,并非我们酒坊的伙计。事发之后,给麦芽尿尿的“车夫”失踪了,从来没有出面说明此事,所以,他到底是车夫还是酒坊的伙计,老百姓的心里跟明镜似的,只有那些嗜酒如命,对自己身体健康无所谓的人,才愿意买刘家的麦酒
此事对刘家酒业无任何影响,生意依然火爆,说明在崇祯年间,国家将亡时,多数老百姓的心里对食品卫生持冷漠的态度